紫藤,別名藤蘿、朱藤、黃環(huán),屬豆科、紫藤屬,落葉藤本。莖左旋,枝較粗壯,嫩枝被白色柔毛,后禿凈;冬芽卵形。是一種落葉攀援纏繞性大藤本植物干皮深灰色,不裂;春季開花,青紫色蝶形花冠,花紫色或深紫色,十分美麗。紫藤為暖帶及溫帶植物,是原產(chǎn)中國的觀花綠蔭藤本植物。對氣候和土壤的適應(yīng)性強(qiáng),較耐寒,能耐水濕及瘠薄土壤,喜光,較耐陰。廣泛分布于中國境內(nèi),具有較高的園藝裝飾價值和藥用價值。在栽種,觀賞的同時,也衍生出了大量與之相關(guān)的文化,成為眾多藝術(shù)作品取材的對象。唐代詩人李白曾有“紫藤掛云木,花蔓宜陽春。密葉隱歌鳥,香風(fēng)流美人”的曼妙詩句。把紫藤花當(dāng)做下酒菜,這可是與彼時的餐飲習(xí)俗相互契合的。在齋宴之中,紫藤花堪比素八珍的美味——食用紫藤花的風(fēng)俗綿延傳承至今。民間紫色花朵或水焯涼拌,或者裹面油炸,制作“紫蘿餅”、“紫蘿糕”等風(fēng)味面食。
紫藤形態(tài)
奇數(shù)羽狀復(fù)葉長15~25厘米;托葉線形,早落;小葉3~6對,紙質(zhì),卵狀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,上部小葉較大,基部1對小,長5~8厘米,寬2~4厘米,先端漸尖至尾尖,基部鈍圓或楔形,或歪斜,嫩葉兩面被平伏毛,后禿凈;小葉柄長3~4毫米,被柔毛;小托葉刺毛狀,長4~5毫米,宿存。總狀花序發(fā)自種植一年短枝的腋芽或頂芽,長15~30厘米,徑8~10厘米,花序軸被白色柔毛;苞片披針形,早落;花長2~2.5厘米,芳香;花梗細(xì),長2~3厘米;花萼杯狀,長5~6毫米,寬7~8毫米,密被細(xì)絹毛,上方2齒甚鈍,下方3齒卵狀三角形;花冠細(xì)絹毛,上方2齒甚鈍,下方3齒卵狀三角形;花冠紫色,旗瓣 圓形,先端略凹陷,花開后反折,基部有2胼胝體,翼瓣長圓形,基部圓,龍骨瓣較翼瓣短,闊鐮形,子房線形,密被絨毛,花柱無毛,上彎,胚珠6~8粒。莢果倒披針形,長10~15厘米,寬1.5~2厘米,密被絨毛,懸垂枝上不脫落,有種子1~3粒;種子褐色,具光澤,圓形,寬1.5厘米,扁平?;ㄆ?月中旬至5月上旬,果期5~8月。落葉攀援纏繞性大藤本植物,干皮深灰色,不裂。嫩枝暗黃綠色密被柔毛,冬芽扁卵形,密被柔毛。一回奇數(shù)羽狀復(fù)葉互生,小葉對生,有小葉7~13枚,卵狀橢圓形,先端長漸尖或突尖,葉表無毛或稍有毛,葉背具疏毛或近無毛,小葉柄被疏毛,側(cè)生總狀花序,長達(dá)30~35厘米,呈下垂?fàn)?,總花梗、小花梗及花萼密被柔毛,花紫色或深紫色,花瓣基部有爪,近爪處?個胼胝體,雄蕊10枚,2體(9 1)。莢果扁圓條形,長達(dá)10~20厘米,密被白色絨毛,種子扁球形、黑色?;ㄆ?~5月,果熟8~9月.
生長習(xí)性
紫藤為暖帶及溫帶植物,對氣候和土壤的適應(yīng)性強(qiáng),較耐寒,能耐水濕及瘠薄土壤,喜光,較耐陰。以土層 深厚,排水良好,向陽避風(fēng)的地方栽培適宜。主根深,側(cè)根淺,不耐移栽。生長較快,壽命很長。纏繞能力強(qiáng),它對其它植物有絞殺作用。3月現(xiàn)蕾,四月盛花,每軸有蝶形花20~80朵。紫藤各地均有野生或栽培,根、種子入藥,性甘,微溫,有小毒。樹皮含貳類,花含揮發(fā)油,葉子含金雀花堿等。
形態(tài):常綠喬木,高達(dá)20米,胸徑3.5米,樹冠尖塔形或圓錐形,老樹廣卵形。葉2型,幼樹或基部徒長的萌糵枝上多為三角狀鉆形,3葉輪生,基部有關(guān)節(jié)并向下延生;老樹多為鱗形葉,對生,緊密貼于小枝上;亦有從小一直全為鉆形葉的植株。花雌雄異株,雄球花秋季形成,次年開放,花黃色;雌球花形小,球果次年成熟,漿果狀不開裂,外被白粉。
習(xí)性:性喜光、幼樹耐庇蔭,喜溫涼氣候,較耐寒,適肥厚濕潤沙質(zhì)壤土,能生于酸性、中性及石灰質(zhì)土壤上,對土壤的干旱及潮濕均有一定的抗性。但以在中性、深厚而排水良好處生長。忌水濕;萌芽力強(qiáng),耐修剪,壽命長;深根性,側(cè)根也很發(fā)達(dá)。對多種有害氣體有一定抗性,是針葉樹中對氯氣和氟化氫抗性較強(qiáng)的樹種。對二氧化硫的抗性勝過油松。能吸收一定數(shù)量的硫和汞,阻塵和隔音效果良好。
常見病蟲害:圓柏梨銹病、圓柏蘋果銹病及圓柏石楠銹病等。這些病以圓柏為越冬寄主。對圓柏本身雖傷害不太嚴(yán)重,但對梨、蘋果、海棠、石楠等則危害頗巨,古印注意防治,較好避免在蘋果、梨園等附近種植。
觀賞特性及園林用途:檜柏在庭院中用途極廣。做綠籬比側(cè)柏優(yōu)良,下枝不易枯,冬季顏色不變褐色或黃色,且可植于建筑之北側(cè)陰處。我國自古以來多配植于廟宇陵墓作墓道樹或柏林。其樹形優(yōu)美,青年期呈整齊之圓錐形,老樹則干枝扭曲,奇姿古態(tài),堪為獨(dú)景;在蘇州馮異祠有四株古檜,由于姿態(tài)奇古,而分別得“清”、“奇”、“古”、“怪”之名。本樹為我國自古喜用之園林樹種之一,可謂古典民族形式庭院中不可缺少之觀賞樹,宜與宮殿式建筑相配合。在民間尚習(xí)于用本種作盤扎整形之材料;又宜作樁景、盆景材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