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工魚礁作為修復海洋生態(tài)資源、建設海洋牧場的主要構件,其結構多樣,如有箱體型、三角形、框架型等,材料主要為鋼筋混凝土。受建造運輸及投放設備的限制,礁體構件的尺寸與重量也不宜過大,此類礁體投放后多屬于底層礁體,其流態(tài)效應對中上層魚類的誘集效果有限,加之時間久后礁體自身的淤積沉降,很難保證礁體的耐久性和持續(xù)的生態(tài)效應
一種組合式人工魚礁,包括梯臺型礁體、中層和上層浮式礁體;梯臺型礁體包括基座、固定于基座上的梯臺礁和附著基,附著基置于梯臺礁的側面,基座上且靠近梯臺礁的底部四個邊角處埋設有底部錨環(huán);中層浮式礁體包括浮繩框、固定該浮繩框的四角上的浮球和苗繩,苗繩設置于浮繩框中,浮繩框的四個角均通過浮繩框固定繩與對應的底部錨環(huán)相連接;上層浮式礁體包括浮管框架和頂部網(wǎng)簾,頂部網(wǎng)簾置于浮管框架中,浮管框架的四個角均通過頂框固定繩與對應的底部錨環(huán)連接。立體式多層級結構可營造全水層的藻類生長環(huán)境,為不同水層的魚類提供生活棲息的場所;梯臺礁可形成上升流,將底層的營養(yǎng)物質輸送到中上層,為中上層魚類提供餌料。